返回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6章(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马上记住,,如果是UC/浏/览/器可能会转/码,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而他欺骗那些买烟的人,也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愿意用公道的价格卖真烟给所有人,然后赚取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合法收益。可是事实是,他这么做的下场就是面临被淘汰,他不得不让自己去适应这个规则,甚至去掌控这个规则,为了生存。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同情弱者,它只尊重强者。马同林希望得到尊重。四槐树村是s市私烟的最大集散地,所有从外地进入s市的私烟,在进入市场前都要经过槐树村。这里的租住户基本上都是从事私烟二级批发的商人,几乎每一家屋子里都堆满了小山一样成箱的香烟,从几块钱一条的廉价烟到几百块钱一条的高档烟,只要市场有需求,都能在这里找到。

1998年夏天,马同林觉得自己到了一个瓶颈状态。

上七千,要么就是八干,他每个月的利润就徘徊在这两个数字之间,下不来,但也上不去。

这个数目并不少,和上班的时候比起来,一个月就能顶那时候一年的工资。即使是和当初自己艳羡的二狗比起来,他也早该知足——事实上,二狗现在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了——他仍然在路边支着地摊,卖着那种最低劣的假烟。据说,他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千把块钱。

马同林不想和他比,也不想和过去比,往下比,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但这同时也是不思进取的人给自己的停滞不前找到的一个看似美好的借口。他只想和现在比。现在他已经做得够好了,但也就这样了,没办法取得更大的突破,唯一的希望只能放在春节上,但春节一年只有一次。他觉得,如果自己这样等下去,很快就老了。

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他就决定了:去S市发展。那是个大城市,是省会,那里的人比这里多十倍。

有人就有机会。这是马同林说服自己的理由。

他把店给了二狗,这让二狗心花怒放:没费一丝一毫力气,也没破费一分一厘的钱,就白白接过了这个月收入七八千的店铺,他觉得自己真是烧了高香扎正了祖坟。但他的表达方式仍然是千年不变的,一边傻笑一边跟媳妇说:“看同林兄弟,就知道照顾我。”

这次受了这么大的恩惠,二狗媳妇激动得有点难以自持,恨不得献身给马同林。

“哥哥,好好干,等兄弟在那边混好了,就把你叫过去发大财。”他给二狗留下这么一句话。

他并非没有牵挂,他有家,有老婆有孩子,但他决定放下。

他给老婆留了两万块钱。他老婆接过钱,一声没吭。这是个再传统不过的女人,没什么本事,自己也不会赚钱,但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都没问题,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他爱她吗?马同林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他结婚的时候已经流行自由恋爱了,但那仍然是一件相对来说比较新潮的行为。他恋爱过,但是最后还是和现在的媳妇结了婚,那时候他父母都还活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了他的婚姻。

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他就这么上路了,带着他全部的身家——十五万块钱。并不多,但他觉得够了,他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那是1998年的夏天,法国世界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常回来。”

临走,他老婆跟他说了这么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他没有回应,只是抱了抱儿子。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这些事马同林并不经常想起来,虽然那都是和自己有关的事,而且时间过去得并不久远,但他觉得过去的就过去了,何况那些日子和自己现在的状况早巳是干差万别。

显然这一切太快了,他不喜欢,但他适应了。

宋青把车停在了路边,两人下了车。

眼前是一大片灰色的平房,夹在周围林立的高楼之间,显得极不和谐,仿佛是美人平滑的脸上的一小片雀斑。

这是坐落在市区的一个村子,S市的城市规划者显然没想到这个城市会发展得如此迅速,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原本那些城市的边缘地带,已经发展成了市中心,而地处郊区的村子,也被划进了市区。

城市建设势必涉及拆迁,但那个时候,大规模的政府拆迁行为还没有在S市通行,因此这一个一个地处市区的村子就被暂时保留了下来,被统一冠以“城中村”的名字,像一块一块的补丁,缝补在城市这件外衣上。但是,村子里的原住民已经不多了,随着城市的建设,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大都随着子女搬进了楼房,空出来的房子则租给了来这里打工的外来人口。

这个村子名叫槐树村,顾名思义,因村子里家家都种有槐树而得名。每年的五六月间,一到槐树村周围,就能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沁人心脾。风一吹来,槐花飘落下来,点缀在红砖铺就的地面上,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是现在还没有,现在离槐花盛开还有一段时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