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5章(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别回味了,哥。这种姑娘多的是,想找随时再来。琢磨琢磨正事儿,开个店吧。顿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为你好。

二狗又恢复了那种惯有的老实巴交的神情,沉默了许久,说:我再想想。

1997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春节前,马同林发了一笔大财,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随着春节一天天的临近,买烟的人骤然多了起来,多到马同林几乎招呼不过来,尤其是最后几天,八十平方米的店铺,白天几乎都处于爆满的状态。平时畅销的低档烟现在几乎没人买了,人们至少是买中档烟,买高档烟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一买就是四五条,甚至七八条地买。人们像是突然发了疯,既不问价钱,也不辨真假,几乎都是很麻利地掏钱,拿烟,走人。

这一度让马同林误以为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过年肯定是要办年货的,而烟这种东西几乎是年货的必备品,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孝敬老人,都少不了用烟,而且像这种充门面的时候,谁也不会拿着低档烟去丢人现眼。还有一种情况,过年正是找借口巴结领导的好时候,人们都扎堆儿送礼。有这样一个大背景,他的生意能不好吗?

马同林没有辜负这个机会,更没有心慈手软,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前,他用倾囊而出的假烟给人们送上了属于他的节日祝福。

大年三十晚上,马同林在一片喜庆的鞭炮声中收摊回家。他喜欢放炮,但今年他没有买炮,他很忙,忙着把人们送来的钱揣进兜里,所以顾不上买炮。这个月,他足足赚了六万多块钱。

他有钱了,人生中第一次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他想给父母买上一大堆东西,好好孝敬孝敬他们,让他们可以为儿子感到骄傲;他还想给他们几万块钱,告诉他们不用再那么精打细算了,让他们过过好日子,享享清福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

春节过后,生意冷清了很多。这是淡季该送礼的都送出去了,短时间内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节日,抽低档烟的又恢复了原来的水平。大多数时间,马同林都是坐在店里,盯着路边光秃秃的树,好像在等它们发芽。发芽就表示春天来了,人们会发春,会变得亢奋,这种亢奋会刺激他们的消费欲。当然,这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只是马同林瞎想的。和春节前的状况相比,现在的落寞让他太难受了。

就如同有花开就会有花落,有涨潮就会有退潮,生意也是有旺季就会有淡季。这个道理马同林当然明白,但是人总是巴不得美妙的时刻能够长时间持续,寂寞的时光很快能够过去。

后来树真的发芽了,迎春花也开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可是生意却没有看到太大起色。不仅没有起色,马同林还敏锐地察觉到,往回退烟的人悄悄地多了起来。他开始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不得不说,他是个很敏感的人,对于周围事物的变化,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变化,他都能察觉到,并且为此感到不安。

烟还是一样的烟,人也还是一样的人,怎么会这样?难道过了一个年,这些买烟的人都突然进化了?

这天,生意还是那么不成不淡,马同林坐在柜台里面望着天花板发呆,店里进来一个戴帽子的年轻人。他以为来生意了,起身招呼。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伙子没要烟,而是莫名其妙地问了他一句:老板,你这儿单盒的中高档烟卖得快吗?

马同林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来路,也想不出他为什么这么问,不自觉地警惕起来,回了一句:什么意思?

小伙子一看他的反应,笑了笑,说:没别的意思。你要是单盒烟卖得快,我就长期来你这儿收外包装盒,两块钱一个。

两块钱一个收成条的外包装盒?这种东西他平时都当废纸卖了,一大堆也不值两块钱。马同林觉得有点儿蹊跷。

你收这个干吗?他问对方。

小伙子笑了笑,没吭声。

马同林忽然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你收回去造假烟用吧?

嘿嘿,老板是个明白人儿。小伙子看马同林问出来这样的话,知道他也是个懂行的人,索性直说了,现在买烟的都精了,以前那种自己印刷的盒子蒙不了人了,从外包装上一比就比出来了。所以只能出来花钱收真盒子,里面装假烟。这都是被逼的,要不谁肯多花这冤枉钱?

马同林立刻想到,最近生意差,退假烟的多,也和这个不无关系。原来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这种新型的假烟了,怪不得旧的走不动了。

不过也难怪,现在自己卖的这种假烟也早该淘汰了。里里外外都是假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买烟的傻得了一时,傻不了一辈子。

来吧,我教你怎么开盒子。

小伙子从包里掏出来一条烟,包装完好的,然后又从兜里掏出来一根绣花针,沿着包装盒小头的缝隙把外面一层塑料膜挑开,形成一个小门帘的形状。里面的纸盒黏得并不结实,轻轻撕开,就可以把里面的烟一盒一盒倒出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