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人渣反派自救系统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99节(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殿下言重了,小老儿不过垂老之人耳,又如何能帮得到殿下,此事,此事……”

慕容文博是有心留名青史,可却不是甚胆大包天之辈,一听此事如此重大,心里头不由地便打起了退堂鼓,呐呐地出言自我开解了一番,可一见李显的眉头已然皱起,却又不敢将拒绝的话完全说死,直窘迫得面红耳赤不已。

“殿下但有所命,末将自当效死以为之!”

拓跋山野早已是彻底归心李显,自是无慕容文博那么多的顾虑,回答起来,言语自是慷慨得很,此言一出,登时便令慕容文博更显尴尬了几分。

“嗯,拓跋将军忠心可嘉,孤可安一半心矣!”李显嘉许地夸奖了拓跋山野一句之后,这才侧头望向了低头不语的慕容文博,语气恳切地开口道:“慕容老哥,孤无须尔去上阵杀贼,但请老哥能为孤私下串联各部族之头人,只须搅黄了这所谓的‘部落大联盟’一事,便算尔为孤立下了一大功,若有所请,但凡孤能成全的,定不会吝啬。”

“殿下如此厚爱,小老儿自不敢再惜力,唔,小老儿常年在河西行走,确有些故交,也颇能说上些话,仆固族顿宁部首领顿宁阿与小老儿乃是姻亲,其长子娶了小老儿的次女,而小老儿的长子则娶了其的幼女,彼此旧交甚笃,或可为力,再,回纥族之萨拉部首领萨拉阿索与小老儿也有旧交,再算上突厥柯什部的阿史那胜华、以及与小老儿分属同辈的鲜卑族慕容彦隆,都与小老儿有交情,若是殿下肯给予这些人等一定之好处,小老儿愿为殿下奔走诸部族间。”

一听只需要游说各部族头人,慕容文博的心登时便活络了起来,略一沉吟之后,咬了咬牙,给出了些实话。

“如此甚好,孤不惜资财,慕容老哥但有所需,自可拿孤之印信到‘邓记商号’支取,孤无须诸部族目下便归附于孤,只须慕容老哥能游说诸部族支持顿宁阿为‘部落大联盟’之盟主即可,至于其余诸事务,孤自会另有安排,不知老哥可能办到否?”

对于如何彻底收服河西南部诸族,李显已是有了计较,只要这个所谓的“部落大联盟”不能成事,李显便不怕诸部落能反了天去,这也正是李显将慕容文博召来兰州的最根本用意之所在。

“小老儿自当竭力而为之,只是……”

李显虽没明说这等游说之举会有何危险,然慕容文博却能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危机之所在,虽已决定赌上一把,可慕容文博却不想平白而为之,只是要其跟李显当面讨价还价,他又实在没那个勇气,这便将话说了个半截子。

“孤说过,但消慕容老哥能成其事,有所请者,且请开口道来,孤能成全的,断不会食言。”

李显乃人精一个,又怎会听不出慕容文博的未尽之言,这便笑着再次给出了承诺。

“殿下明鉴,小老儿已是残年之人,所余时日不多矣,名利于小老儿不过是云烟罢,有之固然可喜,无之却也能活,然,小老儿却不想我慕容氏一族无出头之日,不瞒殿下,小老儿有第三子,单一字晟,颇识武艺,虽不胜高明,却也还有可观之处,前番便闹着要去投军,小老儿实是有些不舍,一直拖延至今,若是能得殿下照拂,小老儿便可无虑也。”

慕容文博相对而言是个保守之人,在没看清形势之际,从来都是以谨慎为主,先前河西北部诸部落编遣之际,他可是强压着不让其几个儿子去参与军伍之考核,可先前见拓跋山野能得李显如此之重视,自是也动起了心思,这会儿一听李显开了金口,立马便顺杆子爬了上去,隆而重之地将其第三子慕容晟推了出来,一者是以此举表明他慕容文博的投效之心,二来么,也是想着趁机将其子抬到李显的身边,或许将来能有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也说不定。

“此事易耳,慕容晟勇武之名,孤也曾有所听闻,能得一良将,孤之幸也,就先到孤身边历练些时日,将来必有大用!”

对于慕容晟之名,李显倒是有所耳闻,但却并不是太在意,毕竟李显手下并不缺能独镇一方的大将之才,也就没太多的延揽之心,不过么,慕容文博既然都已开了口,李显自不会拒绝其之请求,这便极其爽利地应承了下来。

“多谢殿下成全,小老儿自当竭力为殿下办事,断不敢有违。”

这一听李显答应了自个儿所请,慕容文博的心便已是彻底安了下来,这便诚心诚意地表态道。

“好,孤有几事要交待,尔等且都听好了……”

事已至此,李显也就不再遮遮掩掩,面色一肃,将与张柬之反复议定的方略一一交待了出来,个中之巧思直听得慕容文博与拓跋山野尽皆精神振奋不已……

第四百五十八章临州盟会(一)

临洮,临州之首府,古称狄道,始建于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三八四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后历代皆以狄道为县名,至唐武德八年,高祖下令将狄道升格为临州,辖狄、恒、大夏、氐道四县,治所依旧设在狄道,县名依旧不变。乾封二年,高宗封禅泰山回京之后,下诏重修祖庙、祖屋,于拟诏之际,嫌狄道之县名有番蛮之嫌,颇为不喜,本也无意为之更名,只是嘀咕了几句,时,恰好李显随侍在侧,顺嘴说了句狄道既临洮水,不若便直取为临洮好了,高宗悦之,大笔一挥,古城狄道便这么着,整整提前一千两百多年时间更名为临洮,这或许也能算是李显的穿越之功罢。

临洮南北狭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复杂,沟谷河流众多,为扼守陇蜀之战略要冲,又称兰州之南大门,历朝历代皆以重兵屯于此地,以震慑诸羌,大唐自也不例外,在临洮县中共屯有军兵三千余,兵力说起来不算少了,可因着周边地形地势之复杂,以及大小部族众多之故,也就只能勉强确保城防之稳固,至于城外的广袤地带,则实无法兼顾,以致盗匪横行,诸多部落各自为政,不服王化,乃是丝绸之路上最混乱的所在之一,不仅全河西最大股的盗匪“黑风盗”便盘踞在此处,河西最大之部落——党项族房当部落也将根基扎在了临洮,每日里城外旷野上的厮杀就从不曾消停过,不是部族之间混战不休,便是盗匪劫掠过往商队,驻军管不胜管之下,也就只能是听之任之,只要这帮子蛮人不将战乱延烧到城中,守军向来是不主动去理会城外之混乱的,临州全境的治安状况只能用极差一词来加以形容。

临州的乱属于常态,平静则是反常,属稀罕到极致的玩意儿,至少对临州刺史李轩宁来说是如此,在其不算太长的三年任期中,没接到报案的日子可谓是屈指可数,然则今岁自打清明过后,李轩宁居然奇迹般地清闲了下来,接连十数日下来,竟无一案发生,无论城内还是城外都是如此,这等无案牍之劳形的日子自是惬意得紧,李轩宁第一个反应自然是窃喜不已,可时日一长,就觉得有些子不对味了,赶忙派出众多侦骑,四下打探详情,这才猛然发现啥劳么子的“部落大联盟”居然要在他的眼皮底下召开了,一惊之下,三魂险些便就此掉了俩——啥子部落大联盟,不外乎是聚众造反的代名词罢了,真要是这劳么子的玩意儿在自家治下生造了出来,不管出的岔子是大还是小,身为刺史的李轩宁都断然逃不过被参的命运,闹不好因此脑袋不保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