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两个人不一样,他们给的价高。”
听到这句话,马同林的第一反应不是因金钱而表现出的兴奋,而是警觉。在他看来,当一件好事突如其来地找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背后有巨大的陷阱。
“他们出什么价?”他问了一句。
“五百七一条。”
“为什么?”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因为这个价格已经有些离谱了。如果这些人是拿来自己用,不管什么事,也用不了二十箱烟;如果这些人是拿来倒卖,那五百七十块一条的价格,即使是零售,都很难卖出去,何况这是他们的进货价。
“他们说,他们是S市福建商会的,年底需要大量的‘苏烟’办事、搞活动,想和咱们长期合作,价钱高一点没关系,只要能及时供货。”
“别管他是干什么的,告诉他们,没有。”马同林斩钉截铁地说完,挂掉了电话。
虽然这个价钱确实非常诱人,但他并不想冒这样的风险。他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来头,仅凭小蛋儿这几句话,他什么也判断不出来。也许他们真是诚心要货的,但也有可能是来钓鱼的,如果是平时,马同林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候,他不得不防着点儿。
这件事马同林并没有放在心上,不一会儿就忘了。不料,下午的时候小蛋儿再次打来了电话:“马叔,我看这两个人不像是找事儿的。”
“你怎么看出来的?”
“他们从我这儿走了之后,在槐树村转悠了半天,就是点名找‘苏烟’,你想啊,要真是来给咱们找事儿的,跟咱们交涉之后就应该走了。可是现在看他们的样子,是真想找这个烟。你考虑考虑,价格也不低……”
“就是因为价格太高,我才不放心。”
“我今天也没跟他们把话说死,我说这烟特别缺货,反正现在是没有,你们可以经常来转悠转悠,运气好的话也许能碰上。要不咱们这样,如果他们下次再来的话,就说明他们确实是诚心在找这个烟,咱们可以尝试一下,给他们十箱八箱的试探试探,要是没事儿的话,以后长期合作。咱们要是真和福建商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这种地方,一年的用烟量太大了,我就只供应他们都够我赚的了。”
“你说得没错,这种客户是必须要维持的,而且是求之不得。但我就是怕不保险,怕万一有什么意外。你要想清楚,如果有意外,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你,我也不想看着你就这么被做掉。你要是想清楚了的话,就再好好观察观察他们,然后可以少给他们几箱,试探试探。”
第二天,那两个人果然又来到了槐树村,转了一圈之后,到了小蛋儿这里。
“小兄弟,‘苏烟’有货了吗?”其中一个操着浓重的福建口音问。
“怎么?我看你们昨天在这儿转了一大圈,今天上午又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小蛋靠在门框上,不急不慢地说。
“没有哇,怎么搞的?几个月前还可以随时买到,现在一条都找不到了,你要是有,就给我们救救急。”那个人皱着眉头,一脸焦急。
“我这儿倒是有一点儿存货,不过就是不舍得卖给你们啊,你们也知道,这烟现在这么难找,我留着就是打算卖高价的,你们一下子要这么多,不舍得卖啊。”
“哎呀,小兄弟,你有货就卖给我们嘛,哪有放着现成的生意不做的?我们都已经打听过了,给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你应该很清楚的嘛!”
“五百八一条,要不要?”小蛋儿冲他们比了一个“八”的手势。他不是非要多赚他们十块钱,而是故意试探他们。如果对方一口答应了这个价格,那就很可能有问题;如果对方有些犹豫,讨价还价,那还可以继续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