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无限极品大礼包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11章 宁为天子奴,不为刘焉座上客(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此时此刻,南郑城,汉中郡太守府内,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吵。

刘焉要行如此惊天阴谋,张鲁这边,是必须透露透露口风的。对于要不要跟着刘焉一条路走到黑,张鲁真是犹豫不决。

很简单的道理,刘偃以一介白身,凭着一场场战争中硬杀出来的功劳,进位秦王。然后,诛董卓,败十八路诸侯联军,踩着五十万蛮夷铸成的京观,登临天子之位置。然后,又没用半年功夫,就扫平了东夷,北胡都主动臣服。

如此人物,刘焉真能算计成功?

一旦事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张鲁是真不愿意,跟随刘焉,行此危险之事。

不过,话说回来,张鲁又怎能拒绝刘焉?

他和刘焉绑地太深太深了!

张鲁的母亲,已经成了刘焉的禁脔。此事在益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鲁的官职,是刘焉一手提拔的。

即便张鲁两不相帮,刘焉的阴谋一旦暴露,皇帝刘偃会不会认为,张鲁乃是刘焉的铁杆党羽,要一并诛除呢?m.

这可真说不好!

那么,张鲁主动出卖刘焉呢?

还是不行!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时代士人的忠诚观念,和后世的唐宋明清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举个例子就非常明显了。

汉高祖刘邦登基为帝,巡行赵地之时,面对赵王张敖,“箕坐不为礼”。

翻译成后世词语,就是坐姿不雅。

张敖娶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所以,他既是刘邦的臣子又是刘邦的女婿!

按照唐宋明清时的道德观念来讲,这点事儿算个毛线啊?甚至于,熟不拘礼嘛,此事可以看做,是刘邦信赖亲近赵王的标志。

但是,按照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就是刘邦不够尊重赵王,就是赵王部下们奇耻大辱!

天子怎么了?

皇帝怎么了?

不尊重自己的主君,就是该死!

他们勃然大怒,密谋行刺刘邦!

事败之后,这些人有的直接自杀。有的宁可忍受酷刑,也要向刘邦说明,此事和赵王张敖完全无关,真是足见风骨。

此案的处理结果又是如何呢?

张敖得到了赦免。

那些密谋行刺刘邦的幸存者,很多还做了大汉的高官。

这才是大汉时期的士人们忠诚观念!

他们最忠诚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主君,或者是让自己当上官的人。

事实上,直到唐朝,女皇武则天才敏锐地发觉,“门生”对“座师”的忠诚很不妥当。发明了殿试,点选进士,所有进士为“天子门生”!

直到宋朝,宋太祖才将殿试定位制度,“士人最应效忠皇帝”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到了明朝,才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论。

汉末的张鲁,受刘焉如此大恩,若是主动出卖。必定受尽士人唾骂!

所以,张鲁左右为难,招了众心腹阎圃、杨松、张卫、杨柏……来议事。

“师君,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张鲁虽然官居汉中太守之职,但是,他的主要身份,还是五斗米教的教主。正是凭着这个身份,他才能手握重兵,在刘焉的麾下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

张鲁的属下们对张鲁,也都是以五斗米道教主的特殊称谓“师君”称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