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薛二汇报完,再将一车弩箭打开的时候,杨嗣就坐不住了:“一队人马怎么够,一团吧,他来做校尉。到了嶲州先看看情况,之后我会再派人去。”
军中五十人一队,有队正;三百人一团,有校尉。
薛二晕乎乎地就捞了一个校尉来做,从军司马处领了军籍和印鉴后,他才觉得踏实,只是看招岚和杨嗣的眼神有一点奇怪。
不知为为何,他总觉得节度使对郁郎君似乎有那么一点恭敬?
京兆郁氏和弘农杨氏似乎不相上下吧?节度使有兵有权,郁郎君只有一点薄田,即便是眼馋矿山,以他的势力完全不需要讨好,直接抢才算正常。
薛二想不通为什么,但还是要亲自去看看那一团的兵,最好现在就开始建立信任,等到了嶲州也好调度。
招岚没管薛二,一个人回了乡下,赵大还在麦田墙外等着,一看到人就迎上去:“郁郎君!”
“你有事?”招岚扫了眼他冻僵的手和脸,也不知他到底在外头吹了多久的风。
赵大连忙点头:“郎君交给薛娘的种子真是太神了,我们一到那边就买田种稻,本以为误了农时,收成不会太好,不料收割时亩产居然有700斤!”
赵大很兴奋,看得出他在努力传达“郁郎君你好厉害”的信息。
但招岚却不太满意。
去岁三百亩薄田亩产仅一千,与末世的八千根本没得比,这一年招岚也在研究肥土之法,目前看颇有成效,只等初夏小麦收割便有结果。
“你们买的也是劣土?”招岚问。
赵大摇头:“当然不是,薛娘找了七天才找到沃土,托郎君的福,刚好那户人家要卖地,薛娘毫不犹豫就买下了。”
钱当然是从吐蕃人手里抠出来的,要是他们自己赚的,还真舍不得。
“你跟我来,我给你写一个肥土和耕种的细则,你带过去交给薛娘,下一茬的粮食必定不止700斤。”嶲州太远,招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想要丰收不外三点,良种、良田、良育。
种子没有问题,需要改善的就只有种田方法和土地肥沃程度了。
赵大连连称是,跟在招岚后面还说:“薛娘给郎君送了一份年礼,郎君要亲自看一下吗?”
“拿上来吧。”
写完细则,赵大小心地贴身装好,然后打开了一个大木箱子。
箱子里全是染色布料,颜色多是蓝绿白青,少有红橙黄,大约是手工染制的缘故,有些地方颜色并不均匀,可即便是杨嗣穿的彩衣颜色也不均匀,大抵这个时代的基本技艺就是这样。
不过郁招岚的记忆里,皇室的不料染色是均匀的。
这一点不用意外,倾一国而养一家,怎么可能不精致?
“这块布不错。”招岚翻到一块蓝白相间的染色布,觉得它很像末世之前的旧式迷彩服,“是买的还是自己人染的?”
赵大忙答:“算是自己人吧,我们去了那边以后收留了几个无家可归的女人,那些女人除了会织土布外,就是染这种蓝白布。”
其实他们也遇到过无处可去的男人,可惜两次收留男人都招来了祸事,他们不敢了。
“你等一下。”招岚回到书房,提笔用颜料将记忆中的迷彩纹画出来交给赵大,“让她们照着这个花纹染,边界不必如此细致,但颜色一定要区分开,染好了以最快的速度送过来我看看。你告诉她们,做得好,就让她们来我身边办事。”
“那可真是她们的福气!”赵大笑得见牙不见眼,却还不忘给薛娘邀功,“这些人都是薛娘带回来的,薛娘可怜她们家破人亡,说给她们一口饭吃,不料竟入了郎君的眼,薛娘要是知道了,不知高兴成什么样呢!”
招岚:这个赵大,比以前会说话了。
“薛娘的功劳我都记在心里,日后还要仰赖你们夫妻替我管理嶲州的事宜。”
“我和薛娘都求之不得!”
正月初七,薛二和赵大就带着三百甲兵和工匠南下嶲州,三月中,招岚收到了三份迷彩染布。
一份按照招岚给的样子,边界和颜色都规规矩矩,看得出用了很多心思,旁边还订了小纸条,写明了染好一块布需要花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