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纹身——小陈立刻想起了“山猫”,但“山猫”已经跑了,难道还有其他同伙?他让民警给老太太做了详细笔录,留下联系方式,承诺有消息会及时通知她。
而暗线的侦查,在档案室的霉味里悄悄推进。老王戴着老花镜,坐在靠窗的桌子前,面前摊着近五年的《通讯系统维护日志》。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日志上投下光斑,他的左手不太灵活,翻页时需要用右手帮忙——19年的旧伤还在隐隐作痛,当年为了保护证据被歹徒砍伤,现在却要在这些纸页里找自己人的破绽。
“找到了。”老王的手指停在2020年3月15日的记录上,维护人签名是“张伟”,备注写着“修复档案系统漏洞”,但下面没有领导签字,也没有系统故障的备案记录。他继续往后翻,发现张伟在“广场爆炸案”前一周,有三次“深夜维护”记录,时间分别是凌晨1点、2点、3点,每次都备注“通讯设备调试”,却没有任何调试报告。
“这不对劲。”老王把日志放在抽屉里,锁好,然后拿出另一叠《人员调度表》——爆炸案前三天,张伟以“设备检修”为由,申请调取了专案组的通讯频率和行动路线,签字人是已经退休的老主任,而老主任后来跟老王说过,“当时张伟说雷局批了,我就签了,现在想想,他根本没拿批条。”
老王把这些发现记在一个旧笔记本上,封面写着“家庭菜谱”,里面却密密麻麻记着侦查线索。他不敢用局里的电话,趁午休去街角的公用电话亭给雷杰打了个电话:“雷局,张伟有问题,20年改档案系统的记录没备案,爆炸案前还调了行动路线。”
雷杰正在办公室看物证修复报告,听到这话,手指顿了一下:“王师傅,把证据藏好,别让任何人发现,我们晚上在人民公园见。”
晚上七点,人民公园的凉亭里没什么人,老王把笔记本交给雷杰,还带了一张张伟的人事档案复印件:“他2018年结婚,妻子在一家珠宝店上班,去年年底突然辞职了,最近买了一辆奔驰,三十多万,以他的工资,根本买不起。”
雷杰翻开笔记本,看着张伟的维护记录,眉头越皱越紧:“小陈的暗线正在查他的资金来源,你继续盯着他的档案,特别是他和赵天霸残部的关联。”
小陈的临时据点在县城西边的一个老旧小区,租的是一楼的两居室,客厅里摆着四台电脑,屏幕上滚动着代码,三个技术专家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小陈坐在窗边,手里拿着张伟妻子的银行流水,眉头拧成了疙瘩。
“张哥,你看这个,”一个技术专家突然喊道,“张伟妻子的账户在今年5月20号,收到一笔35万的转账,来源是一个叫‘凌源市兴盛商贸有限公司’的账户,这个公司是个空壳,法人是个老太太,去年刚注册的,实际控制人查不到。”
小陈凑过去,看着屏幕上的公司信息:“查这个老太太的身份,还有公司的注册地址。”
“注册地址是东郊的一个废弃厂房,就是赵天霸以前的物流仓库旁边!”另一个专家补充道,“而且这个老太太,是赵天霸情妇柳燕的远房外婆!”
线索一下子串起来了——张伟收了赵天霸残部的钱,帮他们泄露行动信息,还篡改了旧案档案。小陈立刻给雷杰发了条加密短信,汇报情况,然后让专家们继续深挖张伟的网络踪迹。
“张哥,张伟有个暗网账号,经常在上面买加密通讯设备,还和一个境外账号联系频繁,这个境外账号的IP地址,和赵天霸在东南亚的藏身地重合!”专家的声音带着兴奋。
小陈刚想让他们追踪这个境外账号,突然听到敲门声——是房东,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串香蕉:“小伙子们,最近天气热,给你们送点水果。”
小陈心里一紧,他们租房子时说自己是“做软件开发的”,没提任何关于警察的事。他接过香蕉,笑着说:“谢谢王叔,不用这么客气。”
房东却没走,靠在门框上,打量着客厅里的电脑:“你们这工作挺机密啊,天天关着门,上次我听到你们说‘行动’‘证据’,是不是上面派来的?我年轻的时候也想当警察,可惜没考上……”
小陈的后背冒了汗,脸上却还得笑着:“王叔,您想多了,我们就是做普通软件开发的,赶项目呢,有点急。”
房东聊了几句就走了,小陈却再也坐不住——房东知道了“行动”“证据”,万一传出去,或者他本身就和张伟有关联,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让专家们停止工作,把硬盘拆下来,数据备份到加密U盘里,然后开始收拾东西。
“张哥,我们要转移吗?”一个专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