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一切,她没有离开,而是像一尊雕塑,蹲守在变电站围墙外的灌木丛中,目光锁定着内部庭院上方的一块巨型监控屏幕。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雨点敲打着她的雨衣,发出单调的声响。
三个小时后,屏幕上代表区域状态的网格图上,她所在的区域忽然闪烁起黄色的警示框。
一行小字浮现:潜在信息节点,建议提升监控等级。
几乎是同时,两架造型奇特的无人机从夜空中降下,无声地悬停在变压器上空,交叉的光束反复扫描着那片区域。
苏晚萤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见的弧度。
他们终于上钩了。
系统发现了“异常”,却无法定义这异常,只能将其标记为“潜在”威胁,用最常规的手段进行监视。
这枚小小的纸片,就像一根扎进巨人脚掌的刺,虽不致命,却成功吸引了它全部的注意力。
城市的另一边,沈默已经抵达了老城区。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旧时光的气息。
他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尽头是一处塌陷的地窖,黑洞洞的入口向下延伸,积水中倒映着惨白的天光。
这里,正是他从那次诡异的水中倒影里窥见的位置。
他没有携带任何高科技设备,只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
他解开袋口,里面装的并非武器或工具,而是从殡仪馆火化炉旁收集来的骨灰混合物,冰冷而细腻。
他跪在地窖边缘,将骨灰均匀地撒入下方的积水之中。
灰白的粉末在墨绿色的水面上晕开,像一幅抽象的死亡画卷。
然后,他捡起一根漂浮在水边的长竹竿,伸入水中,开始缓缓搅动。
他的动作极有规律,并非胡乱划动,而是在水面制造出一圈圈特定的涟漪。
他知道,残响系统不仅能感知能量波动,更能解析“意图的痕迹”。
哪怕只是水波的规律性扰动,只要其中蕴含着信息,就会被它捕捉。
他用竹竿在水中“书写”,让涟漪的扩散形成断断续续的弧线,模仿着古老摩尔斯电码中“SOS”的求救信号节奏。
这是一种极致的挑衅,也是一种极致的伪装。
一个求救信号,意味着这里有一个被困的“信息源”,对系统而言是必须清除的目标。
做完这一切,沈默悄然退离,没有回头。
他在巷口停下,从怀里取出一支从未用过的白蜡烛,点燃后,小心地置于一只翻倒在地的陶碗之下。
烛火在碗中摇曳,投射出昏暗的光晕。
这是本地古老丧俗中“引魂归位”的仪式,但手法粗糙,明显是失败了。
他要让这里看起来,就像一场笨拙而失败的招魂仪式现场。
既有足够的神秘学特征吸引残响的初步注意,又因其明显的“无效性”和低能量反应,让系统在深入探查后,最终将其归类为无害的民间迷信活动,从而放弃对此地的持续监控。
就在沈默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黑暗中时,远方的苏晚萤感到脚下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震动。
震动透过大地,沿着地下水脉,传递到她紧贴着地面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