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道士李青山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二十一章 儒门分七境(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说罢,掏出两样东西。一个是玉佩,上面刻有一条缠在华表之上的龙。一个是金灿灿的令牌,上面刻有一行小字“崇文金令,号令东州”。

上官英才接过文龙玉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沈明月则扭扭捏捏,不知道该不该接下崇文金令。

上官英华咋舌道:“爹爹真大方,崇文金令都送出了。有了这金令,可随意调遣我们五大书院,也可以随意进出崇文宫。”

沈明月听此,更加不敢接。上官英才笑道:“这是我爹给你的厚礼,你就拿着吧。”

上官经纶也和蔼点点头。沈明月只好红着脸接下了宠文金令。

上官经纶说道:“每到一处书院,我必亲临观看文武考核。此次也不例外,英才和英华随我去吧。青山和明月你们就在圣书楼内学习。”

说罢,引着上官英才两兄妹走出了圣书楼。

待他们一走远,李青山就一头扎进六艺阁,沈明月走进武技阁。

六艺阁的白发老儒甚是和蔼,看到小道士选择了六艺阁,而不是武技阁,对小道士好感倍增。待小道士走进之后,他说到:“小道长来自仙来山?每次我们十夫子聚首辩学,说起天下风云,我们上官宫主时常对我们十夫子说,仙来山有一位脚踏七星的小孩童,目前在道圣张云舍那里修炼。日后出江湖,必定是未来天下大势的翻掌覆手者者,要我们好生看待。”

李青山挠头说道:“小道正是李青山。只是从未知道上官老先生如此高看我。惭愧惭愧。”

老儒说到:“你在仙来山从未下山。据我所知,那里甚为简陋,藏书不多。因此我料你于儒于道,所学都尚未系统。若从今后起,系统学习,择道还是择儒,亦或道儒双修,由你自择。”

李青山暗暗称奇,问道:“何为择道,何为择儒,何为道儒双休?”

老儒见终于撩起李青山的兴趣,诡异一笑,说道:“若是为道,学道家武道,就是跟那云虚一派学武学道,道家武道分为内视、知玄、守形、合神、入虚、还虚、通明共七境。若是从儒,则是跟我崇文宫一路,穷读天下六艺典籍,吸天下文气,学儒家内功。世人极少知道我儒门武道一脉如何划分,笼统将之与天下武道分为九阶。其实儒门武道也有七境。”

李青山好奇道:“何为儒家内功七境?”

白发老儒说道:“文以练神练气为上半截事,以练字练句为下半截事,此如易道有先天后天也。读书者当以练神练气为要,同武功中''修心为上,练气次之,练形又次之''同理。儒门武道因此划分为通识、观法、内照、养浩、生气、化神、超凡。纵观当今天下,虽然文道式微,儒门声弱,但却也出了了一个超凡入圣之人,那就是上官宫主。其余十夫子,有的尚在生气境,个别堪堪达到化神初期而已。”

李青山震惊到:“那阁下岂不是化神期的老先生?若与道家相比,儒门化神期等同于道家哪一境?”

老儒抚须说道:“化神期约可同还虚境。”

李青山大骇,说道:“那岂不是说,上官老先生已是儒家超凡,连我师父道圣也不是其对手!”

老儒摆摆手,说道:“也不是如此说。你们到家武功,自太虚太玄功大成之后,还虚境已是极为厉害,天下极少有人匹敌。你师傅道圣,已是还虚境圆满,突破通明境指日可待!天下三圣,从来没有武学上的谁强谁弱之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