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如今吐纳平和顺畅,是有日夜修炼。到得后来数年,你读诸多道家典籍,有何感受?”
“博大精深,晦涩艰深。只能勉强领悟,强读默记,不大领会。”
“好一个强读默记、不大领会,竟然坚持了八年。果真了得,呵呵。你心中有血海深仇,理应急切学武,却为何对第九间的武功秘籍不太用心,亦不愿拜玄虚四子为师?”
张云舍默然不语。早几年他心有嫌隙隔阂,因此不愿意拜师。可后来几年,已经心境明澈,没有了隔阂嫌隙,却为何还是不开口说话,不理会云虚四子,也不学武功?难道自己真的不想学成天下最厉害的武功,不再想去找魔域报血海深仇了么?
他想,怎么可能不想?一直想!一想到血仇,他眼睛炽热起来,双拳紧握。
鹤发老道望着他,点点头,说到:“罢罢罢,你且宁心静气。不拜师 ,不学武,读典如能入道 ,也不是不可以。天下大道如青天,谁都可行走,也都有人得道登天,只不过是殊途同归。可是读典入道,既要天性天赋符合,还需经年累月,更需天赐机缘。普天之下,我观天象窥天机,也就察觉东部州上官家有一少年隐隐有入圣之象,现在只需天缘了罢。”
“而你,我看你由文入道尚需时日,到最后也不一定可成。唉,我已等不及了。仔细算来,我百岁之时入通明,然后延年续命三十年,如今虚岁一百三十,大限将到,始终吊着一口气,终于等到你进来。你未学武、未拜师,但又有道心,犹如一片澄明天地,比云虚四子等人可塑太多。其实,东州上官家那个少年也很不错,为此我还三次去找过他。只不过他一心向儒,穷读经典,不入我道。”
张云舍大为好奇,对东州上官家的少年不禁十分神往。
鹤发老道继续说道: “为武之道,最容易先入为主,也最忌先入为主,容易惯式、定势。你不曾学武,不曾拜师,犹如一张宣纸,既可写意人间,也可描绘天地。今日起,我就将我云虚教这一部蕴含天道的经书授予你。”
“说来这部经文,还和你大为有关。你十五岁之时,救了玄虚子,他胸前包袱中正是这部经书。这部经文,我教创教祖师、也是我师父云虚真人,创了''太玄篇''和''太虚篇'',在创''妙万物篇''未成之时就溘然仙逝。我师兄道明真人穷尽其力补悟,九十岁之时思竭而逝。我也紧随其后,得天厚爱,终于在百岁之时顿悟,补齐''妙万物''篇,随后进入闭关。但万万没想到,消息很快传了出去,魔域派了''鬼魅魍魉''四高手前来盗走经书。云虚四子去追抢回经书,其中玄虚子还差点因此丧命,幸好得你所救。”
张云舍回想起当日救了玄虚子,玄虚子在昏迷之中的确死死护着胸前的包袱 没想到里面竟然是一部经书。就是这部经书,让他家破人亡,也让他与魔域结下了血海深仇。想到此处,他的双眼又炽热起来。
鹤发老道摆摆手,继续说道:“这部经书,叫太虚太玄经。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太玄篇,我已将其独立出来,以太玄入门经之名,在你入藏书殿第四年给了你。其余太虚篇、妙万物篇,我今日一一授给你吧。”
“我道习武,与别派大为不同。分为内视、知玄、守形、合神、入虚、还虚、通明共七境。我师父,云虚真人是还虚境后期。我师兄道明真人,至仙逝时还是还虚境中期,他的四个徒弟''云虚四字''目前也仅仅是入虚境初期。你多年休息太玄入门经,早已入知玄。今日,我用通明境之力,助你一朝入还虚罢!”
七日之后,云虚教创教祖师云虚真人最疼爱的小徒弟,天下唯一达到通明境的人物,江湖人人仰望的道家大能,道阳真人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