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炮灰集锦[综]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271 化龙(26)(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宋师道:“???”

他好奇得很,便问林宁。

林宁耸耸肩:“或许妃暄姑娘是为我的魅力所倾倒了吧。”

宋师道此前不是在督促修路,就是在巴蜀和三大势力周旋,要不就是忙着港口建设,因而对林宁这边的动静不大清楚,且林宁那些口胡花花,都让宋智控制着没往外传,所以宋师道也没有多想,还感叹道:“玉致你确是魅力非凡。”

看他们到洛阳后,原先因打败仗而臣服于王世充的前瓦岗军大将,都有意投诚就可见一斑。

林宁笑了笑。

说起瓦岗军来,李密的溃败导致瓦岗军濒临分崩离析。这时候翟娇出面,又有林宁在背后支持,原先翟让的旧部率先投奔过来。

李密这时又走了一个昏招,他要降唐。

从个人恩怨来讲,李密这么做倒也不是不可以理解,毕竟李密先是派李天凡和沈落雁来岭南刺杀林宁,后来又在林宁入驻竟陵时,背后支持三大寇来犯,最后还勾搭上了钱独关。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李密和林宁势同水火,叫李密降宋,他可不能干。

而对瓦岗军余部来讲,李密这根本就是“扬短避长”。

于是伴随着林宁勤快地挥锄头挖墙角,等到李密降唐前,瓦岗军余部就没剩多少了,大部分归顺了翟娇,过河降宋。

同月,宋东攻下徐州,西下华阴。

这使得宋军如一张大网般,将位于中心的洛阳张开。

王世充大败瓦岗军的风光赫然蒙上了乌云,雪上加霜的是原因归附李密,后随李密大败而被迫投降于王世充的徐圆朗应声脱离王世充,以数州之地归降于宋。

王世充大怒,更坚定了要称帝的决心。

先前就提到过王世充立杨侗为帝,只当他是傀儡,而杨侗不甘愿一直被王世充控制,便勾结李密来杀死王世充,不想如今李密战败,王世充本该更加风光得意的,偏偏还有宋朝在虎视眈眈,徐圆朗也判出,使得王世充认为需要他做什么来巩固人心,加上他一直想取杨侗而代之,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千方百计策划着如何让杨侗禅位,而非是练兵以对敌。

林宁先前在洛阳布置的暗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是一个法号为桓法嗣的道士,自称善于占卜图书,呈上《孔子闭房记》,图有一男子手持竹竿赶羊。桓法嗣解释说,隋朝皇姓为杨,干一为王,王在杨后,预示王世充要取代隋朝当皇帝。

又拿《庄子人间世》《德充符》来说什么上篇谈“世”,下篇谈“充”,那王世充理应顺应符命做天子。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可这正好挠中了王世充的痒处,王世充大喜,立刻拜桓法嗣为谏议大夫,又捕捉各种鸟雀,把写好所谓符命的帛系在它们的颈子上,一只一只地放飞。

打下这种鸟雀来进献的人,也授予官职头衔。

这说实话,很荒唐,还让王世充的私心路人皆知。

这也让不少明眼人越发质疑他,如秦琼,他与程咬金等人乘着被王世充派去镇守任城时,在和攻入任城的宋军对阵时,率亲信部下投奔了宋朝。

在这之前,无论是秦琼还是程咬金的英武都声名远扬,投奔过来后自是对他们礼遇有加,其中秦琼任职东宫,着力辅佐太女殿下。

林宁这边可以说是一片明光锦绣,预计将于来年初攻下洛阳。

更得道多助的是,由于慈航静斋立场的改变,原先游移不定的“武林判官”解晖终于坚定了立场,这也代表巴蜀三大势力归入宋朝。

只不过解晖这么做,可没能从宋家人这儿获得多大好感,到底比起非是宋阀姻亲的川帮和巴盟,解晖这个姻亲就显得不近人情了。

好在巴蜀三大势力彻底投诚前,宋阀已经将势力渗入了其中,如今他们投诚,林宁这边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巴蜀的控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削弱了他们在巴蜀的影响力。

此外,“知世郎”王薄大开聊城城门引宋军入城,擒杀宇文化及。

这其中慈航静斋多少还是起了作用的,要知道先前寇仲三人盗走和氏璧时,就是王薄以了空大师好友的身份广大英雄令,要帮忙找回和氏璧的,尽管王薄的私心是想得到和氏璧。如今和氏璧无望得到,宋阀又大势所趋,王薄认为自己不如识时务。

由此宋朝往北推进到山东长白山,再往北便是窦建德的地界。窦建德此人并不好对付,他的河北军本就是最初三大起义军之一,在牢牢占据河北后,还往外扩张,实力不菲。

又窦建德建朝,为夏。

林宁这边还没有急于往北推进,她眼下的首要目标仍是洛阳。

洛阳城内很不安宁。

除却王世充和皇泰主杨侗的斗法外,洛阳城内亦帮派争斗不息。

这情况吧,和寇仲他们脱不开干系。

寇仲和徐子陵,以及跋锋寒虽然没有再遭受来自慈航静斋的追杀,但他们再次出了名,来拉拢他们的有,打他们主意的亦有,到底没有了和氏璧后,还有杨公宝库和其他因素呢。

主要还是杨公宝库。

寇仲和徐子陵迄今所遇到的波折,和树立的敌人,绝大数都和杨公宝库有关。在如今和氏璧有主的情况下,更多人就将主意打到杨公宝库上。

寇仲和徐子陵两人武功大进不假,可他们非是没有软肋。

傅君瑜便是其一。

本来他们的事儿和林宁不怎么想干,可问题也是出在傅君瑜身上。

宋师道本是寄情于傅君婥,不想傅君婥已香消玉损,而傅君瑜和傅君婥很有几分相似,在这种移情作用加持下,宋师道在洛阳见到傅君瑜后,就不可自拔了起来。

等离开洛阳后,他就像当初和傅君婥分别后那样,很是失魂落魄。

等宋师道得知傅君瑜在洛阳被擒,生死未卜后,他可不愿意再经受一次失去,便毅然决然地想深入洛阳去救傅君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