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绣官路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5章 捷径卖脸(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通过这件事林重阳也发现一个秘诀,他只需要先把林大秀哄美,然后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出去跟人家说他爹说的,那些人就会自动脑补为林家大宅门传出来的,或者林少爷抄书的时候看来的。

看,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一开始不觉得如何,等十月底再进入冬至月,就体现出林重阳这款棉裤的好处来——真的不那么冷。

三四岁的小孩子不怕冷,大冬天也拖着鼻涕光着屁股扎堆在胡同里玩儿,甚至还有四五岁的,家长图省事还是让他们穿开裆裤。

一群孩子里就林重阳最讲究,干干净净、白白嫩嫩、严严实实,谁见了都说不亏是林家大宅门里出来的孩子,林少爷真会养孩子。

于是很快大家有样学样,凡是自己可以解扣子挂扣子的小孩子家里都开始改良棉裤,一时间老石榴巷倒是比附近其他胡同的孩子穿着时髦起来,都说是林家大宅门里传出来的,竞相学起来。

林重阳发现这倒是不错,如果有什么,就假托是林家大宅门出来的,别人保管信。

所以,只需要说服他爹一个人就好。

没事,现在他吹枕边风比什么都好使。

北国的冬天,天寒地冻,最冷的时候会滴水成冰。

林重阳虽然现代的时候常说北方冬天比南方舒服,南方阴冷,北方干冷但是屋子里有暖气,只要注意保湿还是很舒服。可这时候的北方屋里没有暖气,有条件的烧炕、烧火墙、地龙、炉子,屋子里自然是暖融融的,可是贫穷人家冬天的饭都一天三顿稀的,柴火将将把饭做熟就可以,哪里会舍得烧那么多。

冷怎么办,那就抖吧,抖抖更健康。

尤其是密州、密水这俩县,境内没有成气候的山,所以百姓也不能来一个去山上砍柴。乡下老百姓都是烧地里出产的庄稼杆儿,不够烧的要去地里割野草、炯麻等抗烧的矮灌木当柴火,哪怕是树上掉的树叶子,菜园里的干菜茎叶,也都要拿来烧火的。而城里人自己家若是没地的,那一切生活必需品基本都要靠买。

如果要买木炭就得去县前街的集市,那可不便宜,不过附近的农民也会担了自己家多余的柴火来换钱。像一些不成材料的高粱秸,当地人叫秫秸,还有蓖麻、炯麻、芝麻等的秸,以及树上修下来的树枝都可以拿来卖,三文钱就可以买一大捆,并不贵。但是乡下很多人基本没有银钱进项,自己家粮食都不宽裕的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卖粮。所以能见点钱的也就是鸡蛋、柴火、蔬菜,其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林重阳让干爹带着他和狗蛋去城门看过,那些老乡一个个冻得哆哆嗦嗦的,抄着手、跺着脚,靠着城墙根晒太阳取暖,只求有人早点买走他们的柴火。

那次林重阳善心发作,没考虑实际情况就让干爹买了一个老人家的柴火,那老人家实在是太老了,脸上沟壑纵横、身材又瘦又小,腰背都佝偻着,让人看了实在是不忍心。

回来林大秀自然不会说什么,他自己就大手大脚呢,干爹干爷爷他们就会没口子夸他是个小善人,不愧是林家大宅门出来的,长大一定也是个善心菩萨。

只有向来疼他不得了的韩椿儿给他训一顿,“你自己都吃不饱饭呢还可怜别人,你爹的皮袄都当了就为给你买最好的细面,你倒是有精神可怜别人。”

虽然林重阳觉得自己不是脑子发昏不过偶尔为之,不伤筋动骨不算错,可最后他还是眼泪汪汪地表示自己错了,以后都不这样,把韩椿儿哄得转怒为喜才得以解脱。

为了节省柴火,韩椿儿让林大秀去韩家抄书,一个屋子可以烧的热乎乎的。反正冬天也不能干活,女人凑一起做针线说闲话,男人就扎堆聊农事来年行情之类的并不和女人掺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