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996章王碧: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咱们砖厂不涨价!(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胡雄进来的时候,就看到朱元璋正在指导朱允炆如何查看跟批阅奏折。

“臣参见皇上。”

“有事吗?”

朱元璋淡淡地看了一眼胡雄。

“禀报皇上,燕王殿下派人将今年燕国的贡银送来了。”

朱元璋笑了笑,“老四送了多少贡银?”

“回皇上,今年燕王殿下送来白银一百万两,还有许多从朝鲜带回来的黄金器皿等各种朝鲜特产。”

“不错,清点入库。”

“臣遵旨!”

胡雄应了一声,然后退了出去。

朱允炆明显看得出来,朱元璋眼角的笑意,忍不住询问,“皇爷爷,四叔每年上缴朝廷多少贡银。”

基本上都是三百万两左右,可以是现银,也可以是等价物品折算。”

朱允炆眼睛都瞪直了,“四叔那个小小的燕国,每年上交的贡银也这么多吗?”

“那是自然。”

朱元璋得意地点头,“允炆,日后那些藩王他们想去开疆拓土就由着他们去。”

“无论他们打下多少个藩国,都是咱大明朝的附属国,每年都要上交三百万两银子的贡银,随着藩国的发展,以后这个贡银还会增长。”

“况且他们打下了藩国,真正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就由着他们折腾,不用担心。”

“好的,皇爷爷。”

朱允炆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朱元璋和朱允炆都各自拿起一本奏折查看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突然叫了起来。

“怎么了允炆?”

朱元璋满脸关切地询问。

朱允炆扬了扬手中的奏折,“皇爷爷,竟然有朝臣弹劾凉国公?”

“哼,蓝玉那老家伙是不是又惹事了?”

朱元璋眸中闪过一丝狠戾,随手拿起朱允炆手中的奏折看了起来。

结果朱元璋越看脸色是越难看。

“来人,把胡雄叫过来。”

……

此时的北平府,在寒冬里,显得比任何一个州府都要寒冷一些。

厚厚的积雪,让各州府许多工地都已经停工。

但是北平府却随处都

能看到,大量招收工匠的公告。

不过,这些公告并不是以官府的名义下发,而是以北平府商会的名义下发的。

朱棣为此表示非常惊讶,“宋师需要招揽能工巧匠,为什么不以燕王府的名义招揽?”

宋隐眉毛一挑,“燕王府的能工巧匠已经很多了。”

“能工巧匠再多都不算多。”

“高手在民间,通过招揽可以寻找到更多的能工巧匠。”

“尤其是燕国,想要扩大砖石工坊,还需要很多的能工巧匠才行。”

宋隐摇了摇头,“燕王殿下,现在很多商人看到青砖红瓦等建筑材料的工坊利润大,纷纷扩建。”

“很快,这部分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燕王府不必去跟他们争这点利润。”

朱棣有些惊讶地看着宋隐,“宋师是不是想将那些士绅收为己用?”

宋隐当即摆手,“这些士绅都是唯利是图之辈,还不如跟商人打交道,少操点心。”

“但是那些士绅却离不开燕王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跟着燕王府这棵大树才好乘凉。”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给百姓们建房时,那些士绅愿意捐献出那么多建筑材料的原因。”

“与其说他们大发善心,不如说他们想通过做善事打广告,让乡里乡亲们重新评价他们。”

朱棣听了宋隐这番话,若有所思地点头。

京城,金銮殿。

胡雄进来的时候,就看到朱元璋正在指导朱允炆如何查看跟批阅奏折。

“臣参见皇上。”

“有事吗?”

朱元璋淡淡地看了一眼胡雄。

“禀报皇上,燕王殿下派人将今年燕国的贡银送来了。”

朱元璋笑了笑,“老四送了多少贡银?”

“回皇上,今年燕王殿下送来白银一百万两,还有许多从朝鲜带回来的黄金器皿等各种朝鲜特产。”

“不错,清点入库。”

“臣遵旨!”

胡雄应了一声,然后退了出去。

朱允炆明显看得出来,朱元璋眼角的笑意,忍不住询问,“皇爷爷,四叔每年上缴朝廷多少贡银。”

基本上都是三百万两左右,可以是现银,也可以是等价物品折算。”

朱允炆眼睛都瞪直了,“四叔那个小小的燕国,每年上交的贡银也这么多吗?”

“那是自然。”

朱元璋得意地点头,“允炆,日后那些藩王他们想去开疆拓土就由着他们去。”

“无论他们打下多少个藩国,都是咱大明朝的附属国,每年都要上交三百万两银子的贡银,随着藩国的发展,以后这个贡银还会增长。”

“况且他们打下了藩国,真正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就由着他们折腾,不用担心。”

“好的,皇爷爷。”

朱允炆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朱元璋和朱允炆都各自拿起一本奏折查看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突然叫了起来。

“怎么了允炆?”

朱元璋满脸关切地询问。

朱允炆扬了扬手中的奏折,“皇爷爷,竟然有朝臣弹劾凉国公?”

“哼,蓝玉那老家伙是不是又惹事了?”

朱元璋眸中闪过一丝狠戾,随手拿起朱允炆手中的奏折看了起来。

结果朱元璋越看脸色是越难看。

“来人,把胡雄叫过来。”

……

此时的北平府,在寒冬里,显得比任何一个州府都要寒冷一些。

厚厚的积雪,让各州府许多工地都已经停工。

但是北平府却随处都

能看到,大量招收工匠的公告。

不过,这些公告并不是以官府的名义下发,而是以北平府商会的名义下发的。

朱棣为此表示非常惊讶,“宋师需要招揽能工巧匠,为什么不以燕王府的名义招揽?”

宋隐眉毛一挑,“燕王府的能工巧匠已经很多了。”

“能工巧匠再多都不算多。”

“高手在民间,通过招揽可以寻找到更多的能工巧匠。”

“尤其是燕国,想要扩大砖石工坊,还需要很多的能工巧匠才行。”

宋隐摇了摇头,“燕王殿下,现在很多商人看到青砖红瓦等建筑材料的工坊利润大,纷纷扩建。”

“很快,这部分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燕王府不必去跟他们争这点利润。”

朱棣有些惊讶地看着宋隐,“宋师是不是想将那些士绅收为己用?”

宋隐当即摆手,“这些士绅都是唯利是图之辈,还不如跟商人打交道,少操点心。”

“但是那些士绅却离不开燕王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跟着燕王府这棵大树才好乘凉。”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给百姓们建房时,那些士绅愿意捐献出那么多建筑材料的原因。”

“与其说他们大发善心,不如说他们想通过做善事打广告,让乡里乡亲们重新评价他们。”

朱棣听了宋隐这番话,若有所思地点头。

京城,金銮殿。

胡雄进来的时候,就看到朱元璋正在指导朱允炆如何查看跟批阅奏折。

“臣参见皇上。”

“有事吗?”

朱元璋淡淡地看了一眼胡雄。

“禀报皇上,燕王殿下派人将今年燕国的贡银送来了。”

朱元璋笑了笑,“老四送了多少贡银?”

“回皇上,今年燕王殿下送来白银一百万两,还有许多从朝鲜带回来的黄金器皿等各种朝鲜特产。”

“不错,清点入库。”

“臣遵旨!”

胡雄应了一声,然后退了出去。

朱允炆明显看得出来,朱元璋眼角的笑意,忍不住询问,“皇爷爷,四叔每年上缴朝廷多少贡银。”

基本上都是三百万两左右,可以是现银,也可以是等价物品折算。”

朱允炆眼睛都瞪直了,“四叔那个小小的燕国,每年上交的贡银也这么多吗?”

“那是自然。”

朱元璋得意地点头,“允炆,日后那些藩王他们想去开疆拓土就由着他们去。”

“无论他们打下多少个藩国,都是咱大明朝的附属国,每年都要上交三百万两银子的贡银,随着藩国的发展,以后这个贡银还会增长。”

“况且他们打下了藩国,真正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就由着他们折腾,不用担心。”

“好的,皇爷爷。”

朱允炆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朱元璋和朱允炆都各自拿起一本奏折查看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突然叫了起来。

“怎么了允炆?”

朱元璋满脸关切地询问。

朱允炆扬了扬手中的奏折,“皇爷爷,竟然有朝臣弹劾凉国公?”

“哼,蓝玉那老家伙是不是又惹事了?”

朱元璋眸中闪过一丝狠戾,随手拿起朱允炆手中的奏折看了起来。

结果朱元璋越看脸色是越难看。

“来人,把胡雄叫过来。”

……

此时的北平府,在寒冬里,显得比任何一个州府都要寒冷一些。

厚厚的积雪,让各州府许多工地都已经停工。

但是北平府却随处都

能看到,大量招收工匠的公告。

不过,这些公告并不是以官府的名义下发,而是以北平府商会的名义下发的。

朱棣为此表示非常惊讶,“宋师需要招揽能工巧匠,为什么不以燕王府的名义招揽?”

宋隐眉毛一挑,“燕王府的能工巧匠已经很多了。”

“能工巧匠再多都不算多。”

“高手在民间,通过招揽可以寻找到更多的能工巧匠。”

“尤其是燕国,想要扩大砖石工坊,还需要很多的能工巧匠才行。”

宋隐摇了摇头,“燕王殿下,现在很多商人看到青砖红瓦等建筑材料的工坊利润大,纷纷扩建。”

“很快,这部分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燕王府不必去跟他们争这点利润。”

朱棣有些惊讶地看着宋隐,“宋师是不是想将那些士绅收为己用?”

宋隐当即摆手,“这些士绅都是唯利是图之辈,还不如跟商人打交道,少操点心。”

“但是那些士绅却离不开燕王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跟着燕王府这棵大树才好乘凉。”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给百姓们建房时,那些士绅愿意捐献出那么多建筑材料的原因。”

“与其说他们大发善心,不如说他们想通过做善事打广告,让乡里乡亲们重新评价他们。”

朱棣听了宋隐这番话,若有所思地点头。

京城,金銮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