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娘的,这王八蛋,竟然没来!
要知道今日早朝,是自从黄石案件开始大杀戮之后,到现在一年多以来的第一次早朝。
今日早朝的意义,可以说是大明又安定下来,步入正轨了。
可是身为江南事件最大的功臣宋隐,竟然缺席。
朱元璋就知道,有宋隐这种无视朝廷纪律的官员,早晚一天会带坏朝廷风气。
“宋隐身为户部尚书,又是治理江南行省的领头人,为何没上朝。”
朱元璋顿时板着脸,宋隐不在,他要如何了解江南的治理情况?
难不成还让自己去他府上听他汇报不成?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片刻后,工部尚书王雄站了出来。
“回皇上,宋大人在治理江南行省时,精力透支过度,回京后不得不在府中调养,特嘱咐臣替他请假。”
身为宋隐第一个顶头上司的王雄,可以说是他的伯乐。
两人惺惺相惜,彼此扶持,现在都各有成就。
宋隐这些年来创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王雄同样也不凡。
他从徐州知府调任湖广行省任布政使后,接下了湖广爆发灾荒的烂摊子,现今已经让湖广重新焕发生机。
当然,在治理方面,别说是他,就是所有官员都无法跟宋隐比。
但是他的能力,在百官当中绝对是出类拔萃。
就连朱元璋也挺看重他。
当年湖广爆发饥荒时,所有州府都束手无策,就王雄挺身而出,开仓放粮。
甚至又在灾后,到湖广赴任,担当起重建湖广的重担。
他来替宋隐请假,朱元璋一时间也不好说什么。
何况,这次江南事件从收服起义军到治理江南,宋隐都亲自上阵,任劳任怨。
如此对大明排忧解难,确实不好再跟他过多计较。
想想也是,江南行省地
域辽阔,又是在千疮百孔下完成治理,而且耗费时间还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改造,光想想就知道其中的辛苦。
现在松懈下来,身心俱疲,也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还对宋隐有戒备,到底还是同意了他的请假。
“治理江南确实费心费力,这小子没有怠工,倒也算是称职了。”
“就让这小子先养几天吧,身体恢复后立刻上朝。”
朱元璋虽然同意了宋隐的病假,虽然他连宋隐的名字都懒得叫,但文武百官看得明白,宋隐和朱元璋关系匪浅。
此次文武百官猜到了一点,却没有猜到全部,朱元璋对宋隐的心思尤其复杂。
除了宠臣,还有别的。
不过具体是啥,也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
只是文武百官都被表象所迷惑,只觉得朱元璋和宋隐的关系非同小可。
却无人知道,无论是宋隐还是朱元璋,都八面玲珑,心眼多着呢!
谁都不是善茬!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几天早朝,仍然没有看到宋隐。
每日早朝,朱元璋都习惯性地先看向宋隐的位置,却每次都不见人。
虽说治理江南确实是挺辛苦的,但也不至于那么多天还未恢复过来吧!
此时又是早朝时间,朱元璋特意看了一眼宋隐的位置。
特娘的,这王八蛋,竟然没来!
要知道今日早朝,是自从黄石案件开始大杀戮之后,到现在一年多以来的第一次早朝。
今日早朝的意义,可以说是大明又安定下来,步入正轨了。
可是身为江南事件最大的功臣宋隐,竟然缺席。
朱元璋就知道,有宋隐这种无视朝廷纪律的官员,早晚一天会带坏朝廷风气。
“宋隐身为户部尚书,又是治理江南行省的领头人,为何没上朝。”
朱元璋顿时板着脸,宋隐不在,他要如何了解江南的治理情况?
难不成还让自己去他府上听他汇报不成?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片刻后,工部尚书王雄站了出来。
“回皇上,宋大人在治理江南行省时,精力透支过度,回京后不得不在府中调养,特嘱咐臣替他请假。”
身为宋隐第一个顶头上司的王雄,可以说是他的伯乐。
两人惺惺相惜,彼此扶持,现在都各有成就。
宋隐这些年来创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王雄同样也不凡。
他从徐州知府调任湖广行省任布政使后,接下了湖广爆发灾荒的烂摊子,现今已经让湖广重新焕发生机。
当然,在治理方面,别说是他,就是所有官员都无法跟宋隐比。
但是他的能力,在百官当中绝对是出类拔萃。
就连朱元璋也挺看重他。
当年湖广爆发饥荒时,所有州府都束手无策,就王雄挺身而出,开仓放粮。
甚至又在灾后,到湖广赴任,担当起重建湖广的重担。
他来替宋隐请假,朱元璋一时间也不好说什么。
何况,这次江南事件从收服起义军到治理江南,宋隐都亲自上阵,任劳任怨。
如此对大明排忧解难,确实不好再跟他过多计较。
想想也是,江南行省地
域辽阔,又是在千疮百孔下完成治理,而且耗费时间还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改造,光想想就知道其中的辛苦。
现在松懈下来,身心俱疲,也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还对宋隐有戒备,到底还是同意了他的请假。
“治理江南确实费心费力,这小子没有怠工,倒也算是称职了。”
“就让这小子先养几天吧,身体恢复后立刻上朝。”
朱元璋虽然同意了宋隐的病假,虽然他连宋隐的名字都懒得叫,但文武百官看得明白,宋隐和朱元璋关系匪浅。
此次文武百官猜到了一点,却没有猜到全部,朱元璋对宋隐的心思尤其复杂。
除了宠臣,还有别的。
不过具体是啥,也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
只是文武百官都被表象所迷惑,只觉得朱元璋和宋隐的关系非同小可。
却无人知道,无论是宋隐还是朱元璋,都八面玲珑,心眼多着呢!
谁都不是善茬!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几天早朝,仍然没有看到宋隐。
每日早朝,朱元璋都习惯性地先看向宋隐的位置,却每次都不见人。
虽说治理江南确实是挺辛苦的,但也不至于那么多天还未恢复过来吧!
此时又是早朝时间,朱元璋特意看了一眼宋隐的位置。
特娘的,这王八蛋,竟然没来!
要知道今日早朝,是自从黄石案件开始大杀戮之后,到现在一年多以来的第一次早朝。
今日早朝的意义,可以说是大明又安定下来,步入正轨了。
可是身为江南事件最大的功臣宋隐,竟然缺席。
朱元璋就知道,有宋隐这种无视朝廷纪律的官员,早晚一天会带坏朝廷风气。
“宋隐身为户部尚书,又是治理江南行省的领头人,为何没上朝。”
朱元璋顿时板着脸,宋隐不在,他要如何了解江南的治理情况?
难不成还让自己去他府上听他汇报不成?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片刻后,工部尚书王雄站了出来。
“回皇上,宋大人在治理江南行省时,精力透支过度,回京后不得不在府中调养,特嘱咐臣替他请假。”
身为宋隐第一个顶头上司的王雄,可以说是他的伯乐。
两人惺惺相惜,彼此扶持,现在都各有成就。
宋隐这些年来创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王雄同样也不凡。
他从徐州知府调任湖广行省任布政使后,接下了湖广爆发灾荒的烂摊子,现今已经让湖广重新焕发生机。
当然,在治理方面,别说是他,就是所有官员都无法跟宋隐比。
但是他的能力,在百官当中绝对是出类拔萃。
就连朱元璋也挺看重他。
当年湖广爆发饥荒时,所有州府都束手无策,就王雄挺身而出,开仓放粮。
甚至又在灾后,到湖广赴任,担当起重建湖广的重担。
他来替宋隐请假,朱元璋一时间也不好说什么。
何况,这次江南事件从收服起义军到治理江南,宋隐都亲自上阵,任劳任怨。
如此对大明排忧解难,确实不好再跟他过多计较。
想想也是,江南行省地
域辽阔,又是在千疮百孔下完成治理,而且耗费时间还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改造,光想想就知道其中的辛苦。
现在松懈下来,身心俱疲,也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还对宋隐有戒备,到底还是同意了他的请假。
“治理江南确实费心费力,这小子没有怠工,倒也算是称职了。”
“就让这小子先养几天吧,身体恢复后立刻上朝。”
朱元璋虽然同意了宋隐的病假,虽然他连宋隐的名字都懒得叫,但文武百官看得明白,宋隐和朱元璋关系匪浅。
此次文武百官猜到了一点,却没有猜到全部,朱元璋对宋隐的心思尤其复杂。
除了宠臣,还有别的。
不过具体是啥,也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
只是文武百官都被表象所迷惑,只觉得朱元璋和宋隐的关系非同小可。
却无人知道,无论是宋隐还是朱元璋,都八面玲珑,心眼多着呢!
谁都不是善茬!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几天早朝,仍然没有看到宋隐。
每日早朝,朱元璋都习惯性地先看向宋隐的位置,却每次都不见人。
虽说治理江南确实是挺辛苦的,但也不至于那么多天还未恢复过来吧!
此时又是早朝时间,朱元璋特意看了一眼宋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