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元太祖铁木真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9章 宝玉来投(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郭宝玉,宋国的创立者是赵匡胤,二十三岁才加入后周军队成为一个普通士兵。后来在拥立郭威当后周的皇帝中立下大功,遂被任命为滑州副指挥使。此时正赶上郭威的养子柴荣被封为晋王并担任开封府尹,柴荣和赵匡胤认识多年,深知赵匡胤文武双全,就把赵匡胤留在身边,让他改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郭威去世后,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军国大政由大臣决断。此时赵匡胤已经掌握军队大权,还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自己的身边。后契丹与北汉联合大军掠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担宰相范质、王溥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已经是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国,史称北宋,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建国伊始,赵匡胤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先后消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基本统一全国,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此时宋国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青藏高原,北到长城,人口近一亿,是当时下最强大的国家。

宋太祖立开封为东京,金陵为南京,长安为西京,大名为北京。宋太祖原来想立洛阳为上京,为全国首府,因为洛阳有黄河险保护,可以有效的防范北犯之敌,但遭到所有大臣反对,所以暂立东京为全国首府,待时机成熟后迁都上京,可惜还没有等到迁都就去世了。后赵匡胤兄弟赵光义在其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继位后没有再提迁都洛阳的事,为以后北宋的灭亡埋下伏笔。宋太宗为了收复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与辽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但均未成功。

宋太宗去世后,其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继续多次与辽交战,最终战胜辽国。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次结盟后,北宋因为边疆战事危机的解除,国内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宋真宗去世后,其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趁机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后双方在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李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两次和议后,宋国为了买和平花费了大量财物,宋仁宗迫于经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同年,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饶主张,即所谓“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

宋仁宗无子,去世后,其养子赵宗实继位,是为宋英宗。宋英宗继承宋仁宗遗志,打算继续变法图强,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在位四年即病逝。

宋英宗去世后,其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宋神宗继续变法,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新法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富国”和“强兵”。变法过程中遭到保守派坚决反对。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宋神宗也郁郁而终。

宋神宗去世后,其子赵佣继位,是为宋哲宗,因年幼无实权,太皇太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国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宋国开始走向衰亡。……

宋神宗去世后,其子赵佣继位,是为宋哲宗,因年幼无实权,太皇太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国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宋国开始走向衰亡。

宋哲宗去世后,其子宋徽宗赵佶继位后,为解决财政困难,设立“西城括田所”,专事搜刮民财。梁山泊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只有武装抗租抗税,所以梁山泊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作为据点,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离开梁山泊,转战于河北、山东一带,后陷入宋军重围,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北宋。之后方腊率众在今安徽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后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宋江、方腊起义严重打击了宋国的统治。

宋徽宗刚继位时,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国,了解辽国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辽祚帝的荒淫和政治**,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于是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渡海到辽东,同金国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并订立“海上之盟”。之后宋国和金国分别发兵三十万,南北夹击辽国,辽国抵挡不住,很快灭亡了。

辽国灭亡后,金国却背弃盟约,派出十五万骑兵,分两路侵犯宋国,将东京城破,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金军俘虏宋徽宗及其儿子宋钦宗,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北撤。宋国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靖康之耻”,北宋由此灭亡。

郭宝玉到这里,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成吉思汗让郭宝玉喝点奶茶,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问道,那宋国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郭宝玉忍着泪水继续,幸好佑中华,开封破城以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被委派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出外招兵而免于此难,不久在应府登基,金兵继续追杀,他逃到了扬州,后来又被逼无奈,出海逃亡,最后在临安落脚,建立了南宋,是为宋高宗。金国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元帅完颜宗弼挥师南下,宋高宗再无路可逃,只能入海逃难,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气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南宋将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荡。金兵屡次突围,均告失败,后因汉奸指点,得以逃回应府。金军刚到应府,又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着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宋高宗因为担心岳飞可能会二帝回朝,对岳飞起了杀心。后来金军再次南攻,又被岳飞打败。岳飞趁机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但此时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后金国以宋高宗生母和生父的遗体为交换条件,强迫宋高宗杀岳飞。南宋与金国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南宋放弃黄淮地区,并割让之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后宋高宗以“莫须颖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府。宋高宗以岳飞的性命和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淮河以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