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零年代好家庭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231.实验中学(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周愈嗯了一声,让脑子里那阵晕眩过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原主的记忆。

“那你有没有原主的记忆?”她问。

“你有吗?”

“我脑子里乱糟糟的。”莫茹拧着眉用力想,脑海里倒是闪过一些乱七八糟的片段和脸,却没有完整的记忆,“没有。”

“那是因为你傻呗。”周愈笑。

“你才傻!”莫茹在他怀里乱拱。

周愈摁住她的头,“你现在叫傻妮了,莫傻妮。”

他居然有记忆!

莫茹一通逼问,周愈告诉她,他是有一些记忆,但是还不习惯需要花时间整合消化一下。

原身大名叫周明愈,今年17岁,莫妮儿16岁,莫家沟人,他们是去年冬初结婚的。

莫茹:“周愈你变态,我才16岁就被你搞大肚子了。”

“那是周明愈干的!”

“周愈你有病,我是傻子你还娶我。”

“那是周明愈干的!”

“什么,你难道不想娶我?……喂……你……”

……

片刻,“周愈,咱们有个孩子。我感觉这就是咱们的孩子,很亲切。”

出车祸死了,穿越了,恰好和老公一起,竟然还带着一个球!!!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咱们还会有更多的孩子,起什么名好呢?要不就叫大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哎,五毛不好……”

“喂!你想什么呢?”

“想你啊,你不想我吗?”

“……”

……

突然,吱吱……窸窸窣窣的声音又响起来,有什么哒哒地在她身边跑动,随即有东西爬上他们盖着的被子。

“啊——”

莫茹没忍住直接掀被子。

“是老鼠!”周愈动作也快,猛地把被子甩过去将老鼠兜住让它跑不了。

外面有光亮起,传来女人的声音,“红鲤子,怎么啦?怎么啦?”

吱呀一声,一个半百的农妇端着油灯进来,昏暗的灯光顿时把逼仄的屋子充满。来人是周明愈的娘张翠花,“一晚上就听你们吱吱啊啊了,这又怎么啦?”

莫茹一张口差点叫大娘,忙改口,“娘,老鼠。”

张翠花惊讶地看了她一眼,“你叫我啥?”

莫茹愣了一下,难道应该叫大娘?

周明愈给她解围,“娘,快点!我逮着一只耗子。”

张翠花一听,麻溜地跳上炕,跟儿子俩人合伙一人攒着一头被子抬起来大力地轮了几下,趁着老鼠晕头转向的时候,张翠花飞快地打开被子拎着老鼠的尾巴“啪叽”摔在窗台上。

……

莫茹彻底呆掉了,这都可以!!!

丁兰英看家里孩子都干干净净的,除了小的饿了要吃奶等不及,基本都不闹腾,不像以往回来鸡飞狗跳闹得头疼,顿时舒心很多。她给张够使眼色,张够瘪瘪嘴没说啥,进屋奶孩子去。

莫茹对张翠花道:“娘,今儿天热,让泥蛋儿哄着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我也去地里帮忙吧。”自己有空间能够做很多事情,这样忙碌的时刻用不上实在是浪费。

至于怎么遮掩,她会和周明愈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的,实在不行她还可以装傻割草去。张够一听,恨不得说你去吧,我在家里照顾孩子,可惜张翠花根本不做此想法。

“你去上工也没人给你记工分,都是白忙活。”想了想,她又道,“你去看也行,记着少跟别人说话。”

莫茹答应了。

吃了饭,把家里孩子安置一下,院子扫干净就让孩子在院子里爬,泥蛋儿和菊花负责看着。

张够拉着丁兰英先跑了没等莫茹,而莫茹则和张翠花一起出发,顺便了解一些地里的信息。

现在正是三夏大忙的时候,夏收、夏管、夏种,一个都不能耽误。

三项以夏收最重最急,基本都是安排男人和强壮的女人来做。而夏管主要是棉花、高粱等,锄草、抓虫、打杈子……单单抓虫子这一项就让人头大。夏种就要等夏收结束,秧夏地瓜或者种夏玉米。

二队230来人,包括自留地、场地以及贫瘠地和正常田地等一共五百多亩,肥沃地也就是半数多点。这时候还没用化肥产量低,种地自然要精打细算,否则别说交公购粮,吃饭都成问题呢。

各生产队种什么作物都是队长决定,他会根据上头征收的公购粮种类和大体数目以及队里社员们的口粮需求来安排。

为了尽可能让队员们吃饱,高产作物是首选,自然要多秧地瓜,再辅以高粱、谷子、麦子、黄豆等。虽然麦子是细粮好吃,但是产量低,一般不爱种,不过为了交政府的公购粮任务,二队还是种了两百多亩小麦。

至于棉花,那纯粹是上头规定要种的任务,否则虫子多产量低,打死周诚志也不待组织种的。

莫茹发现有的麦地里还套种、间作着大豆,估计这时候麦子播种技术不过关垄间距大,加上出苗不齐才补种的黄豆。

张翠花因为自己技术和威望过硬,受队长委托要去看着妇女们在棉花地里干活,免得有人偷懒或者溜回家带孩子。她叮嘱了莫茹几句,两人就在小路口分别。

莫茹站在麦田中间的小路上,眯着眼睛望去,毒辣辣的日头底下,热乎乎的风吹来,金色麦浪潮涌似海,好一派丰收景象。

因为去年冬天下了几场瑞雪,春天又没倒春寒,二三月里还下了几场雨解决春旱的问题,所以今年的麦子比往年收成好很多,一亩地起码多三五十斤。

这是好多年不遇的大丰收!

她心里也喜滋滋的,丰收是好事,老百姓也能有点存粮。同时她心里也有一种紧迫感,因为麻烦也将接踵而至。

很快她找到周明愈所在的麦地。

这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有风也是热的,不怕热的男人光着膀子,脖子上搭着手巾,女人则长裤长袖还扎着袖口裤口,免得被麦芒刺得又痒又疼。有些人不肯戴斗笠,头上的汗小溪一样流下来就用脖子上的手巾擦一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