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嘉笑笑,陪同大家饮了一杯,补上了后面一句。
“秋风易水人何在,江城风月总如斯。”
众人照例又是一阵喝彩。
虞国夫人却是有些默然。
有婢女上前,盖上盒子,将食盒端放到长桌上。
卢长安猜想,长桌的桌面,应是用了铁板之类传热材料制成,通过桌下的炉火,来保持菜品温度。
太奢靡了吧?
不过我喜欢。
接下来,是科考第二名的冯元庆,来自杭州府。
他面前的菜品名为“白龙臛”。
这个听着很是高大上的菜品,原料就是细腻鲜嫩的鳜鱼肉,经一系列的腌制,清蒸,浇汁等工序,精制而成。
除非有状元郎那样的好词,“龙”可是不敢乱用的.......连皇帝都要同祂们攀亲道故呢。
所以,他只能在“鳜鱼”上下功夫了。
冯元庆双目微闭,吟道:“夹岸桃花燕子飞,富春江上鳜鱼肥。”
年近四十的新科进士,或许是想到了远在千里外的江南故乡,他的声音有点恍惚。
照例又是一阵喝彩。
眼见长桌上越来越多的食盒,卢长安一面惊叹于这些自己叫不出名儿的菜品,实在是精美无匹,一面又埋汰古人太过穷讲究,连吃个席都那么辛苦。
酒令已传至探花郎之一的高进忠。
当他看见食盒里的菜肴时,露出一种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是一道名为“葱醋凫”的热食,用一年生野鸭作主材,清炖,配以青葱,浇上醋汁,清清亮亮,红红绿绿的,煞是好看。
高进忠起身,望望天空,又向席首的虞国夫人行了一礼。
“谁知春意近,池中一青鸭。”
“这一句有点意思,但却意犹未尽,高兄还有下句吧?”有人说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好诗!”
寥寥二十字,正撩拨到这些即将步入仕途的人心尖之上,痒痒酥酥的,三分迷茫,更有七分希望。
众人几乎就要拍案嗨了起来。
虞国夫人站起来,一双凤目,深望着高进忠。
“探花郎以诗明志,倒让妾身想起前人的一句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端起几上酒杯,她明眸四顾,清音朗然:“愿以薄酒一杯,与诸君共勉之。”
“多谢夫人,晚生等铭记于心。”
众人齐立,举杯一饮而尽。
酒下到肚子里,卢长安却突然想笑。
只因他想起了前世“猪风口”这个典故来。
他不禁感叹道:所谓古今同一,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性,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啊。
不知怎地,对高进忠这位“实在人”,他竟有了些新的看法。
但也仅此而已,毕竟人与人各不相同,人家走过的路自己未必走过,人家需要的风,未必自己也喜欢。
另一位探花郎周一畅面前的菜品是“通花软牛肠”。
也就是羊骨髓,加上其他香料灌入牛肠,经蒸煮而成。
周一畅似乎不大精于诗词,酝酿了好长时间。
鼓声将歇,这才吟出了一首:“吾道在湘州,青衿学牧牛。读书叩犄角,作画挂笼头。”
“有点意思,诗如其人,不愧岳麓书院出来的读书人,唯学问为上。”有人感叹道。
“楚蛮子,犟拐子,难怪爱钻牛角尖。”又有人笑骂道。
周一畅“嘿嘿”一笑,倒是毫不在意,扬首将杯中酒喝完。
这家伙原来是楚地之人呀,果真有点牛脾气,还挺有趣......卢长安心道,对他的怨气也淡了许多。
怨气少,心情却也好不起来。
现在,已轮到自己行酒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