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慌忙地起身,一部分人照顾重伤的徐清,另一部分急忙追出了城门外。
躺在同袍怀里不断哀嚎的徐清,看着那一骑绝尘的白色背影,心中默默念了句。
一路平安,姜小姐。
…………
岚州,秦王藩国,垂云城。
秦王楚承绪,是昭武皇帝的同母胞弟,他们都为当朝太后所生,也是现今为数不多的与皇帝同辈的藩王之一。
昭武皇帝楚承阳,是先皇的第六子,在他十八岁刚登基时,曾爆发过一场席卷九州的大叛乱。
最终,昭武皇帝在堪称军史奇迹的“雁回关血战”中大胜叛军,一战定乾坤,从此开启了他布武天下的宏图伟业。
但在那之后,曾经吃过藩王大亏的昭武皇帝,便在对皇族成员的控制方面,变得极为小心谨慎。
昭武皇帝的几个亲兄弟,稍微有点资质和威望的,基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活过四十岁。
只有像秦王楚承绪这样,从小就性格懦弱,胸无大志,并且没有任何世家大族支持的兄弟,才获得了一块偏远之处的封地,成了一个逍遥王爷。
秦王的封地,在北域岚州与幽州交界处,这里地形崎岖,多山少田,物产贫瘠,也自然没有多少人口。
垂云城,是秦王的治所,也是藩国的首府。当年秦王被分封到这里时,城中只有万余户吃不饱饭的饥民。
“垂云城”这个名字,来源于《天衍录》里“地之篇”对其的记载:
其势高,常覆雪,若垂云之翼。
言下之意,这里是一处高原上的苦寒之地。
今天,刚举行完属于秦王藩国自己的春祭仪式,秦王站在垂云城高高的城楼上,面向南方,眺望着。
远处,是岚州的丘陵山川。在更远的地方,看不见的地方,应该是雁回关,是中州,是自己的家乡。
秦王穿着黑色的王袍大氅,金银丝线与宝石装点其上,显出非凡的贵气。
他的相貌与昭武皇帝颇有相似之处,两人若是站在一起,一眼便能看出是亲兄弟。
不过秦王稍微年轻一些,头发还是乌黑,只夹杂着些许白发。
他静静地站着,许久没有说话。
他的身后站着一位白发长者,学者装扮,长者身旁还有一个半边脸藏在罩帽里的男人,似乎是个武人,但他的身上却没有佩戴任何兵器。
不一会儿,一只猎隼从远处鸣叫着,飞向了他们。
兜帽男伸出手臂,猎隼非常熟练地落在了他厚厚的皮质臂甲上。
他从鸟爪上取下了一封信,然后放飞了猎隼。
他刚阅读完,秦王便默契地发问了:
“如何?”
“不出殿下所料,皇帝给殿下与姜家都定了谋反之罪。”
“呵呵呵……”
听到这样的噩耗,秦王没有一点紧张,反而语气轻松地笑了起来。
相比之下,那名老者的面色要凝重的多。
“殿下……为何发笑?”
老者不解地问道。
“对了,你们记得城西那家卖肉的那家屠户吗?”
秦王答非所问。
“殿下……如今大祸临头。您……您究竟在说些什么?”
那名面色忧虑的老者,对眼前这个王爷颠三倒四的话语感到困惑,不禁担心到,该不是刺激太大,失心疯了吧?
“易先生,何必如此紧张。孤只是突然想到了那个屠户,感觉他跟孤那位皇帝兄长很像而已。”
老者皱着眉头,他一向都不太能跟得上这位王爷的思维,只好默默地等着他继续。
“你们不觉得吗?孤真的觉得很像诶……他们都是看哪头猪养肥了,过年时就杀哪一头。”
秦王看了看脚下不远处的城墙之内,那座已经拥有了数十万户人口的繁华雄城。
垂云城,这座曾经的边陲苦寒小城,曾经作为他人生命运终点的囚笼,经过他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如今已经成了北域首屈一指的富饶之地。
然后他收回目光,看向了城郭外的另一边,那里是垂云城的校场。
“殿下,您真的不打算上表解释一下吗?”
那位名为“易先生”的老者仍然在忧虑。
“易先生,虽然您精于政务,善于治国,但您对孤那位兄长着实是缺乏了解。”
秦王仍是带着戏谑的笑意,他不停地说着,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在对身后的人袒露心声。
“说心里话,孤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庆幸了。其实,孤什么时候成为‘反贼’,只在于孤什么时候成为猪圈里最肥的那头‘猪’而已。”
“解释……呵呵,世界上哪有屠户会听猪解释的道理。”
“幸好,很小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跟孤说过一句话。”
“‘当皇帝怀疑伱谋反的那一天,你最好真的有谋反的实力’。”
秦王说完,笑意慢慢消失了,他的目光变得深邃。
一阵寒风吹过,城楼与地面间的那层薄雾被吹散。
露出了垂云城校场之上,旌旗林立、整装待发,绵延至视线不能及之处的雄壮军阵。